异域行旅——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

发布: 日期:2010年09月21日 点击:484次 
展览时间:2010年9月26日——10月31日
展出地点:关山月美术馆1楼中央厅、A、B厅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赖少其艺术馆、亚明艺术馆、李可染基金会等
“异域行旅—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是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赖少其艺术馆、亚明艺术馆、李可染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协办,共展出傅抱石、李可染、赵望云、黎雄才、关山月、赖少其、张仃、刘蒙天、石鲁、亚明等二十世纪名家作品共110余件。该活动旨在对20世纪中后期的50—70年代中国美术家国外写生作学术性的梳理和展示,以期引发学界对这一特定时期美术史的现象给予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此次展览由于是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我馆在一楼的A、B展厅单独展示馆藏关山月建国初期欧洲写生作品40件,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面世。全面展示关氏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在波兰、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写生作品。伴随着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的外交需要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化交流,使得画家得以再次涉足海外,领略异国的风情,并诉之笔端。1956年 8月,关山月与刘蒙天一起到波兰写生,完成了包括《革但尼港》、《卡茨米什》等60余幅写生,并在驻波兰的中国大使馆举办了观摩展。在1958-59年间,关山月受到中国政府的委派到欧洲的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旅欧期间的写生,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真实地再现了异域特定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的欧洲风景写生中,可见关氏对原有表现技巧的有意或无意地突破,从中或可窥见他对于如何用中国画的语言表现国外风景的思考与实践,以及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冲突与融合。
 一楼的中厅和C厅展示著名画家的代表性国外写生作品。此展我们选择了傅抱石,主要展示其东欧写生作品。用纯粹的中国画形式表现西方景色,傅抱石无疑也是一位开拓者,从1957年6月到8月,短短三个月,他横跨欧亚的写生之旅,在旅途劳累中,把异域风情纳入自我的意境中,创作出五十幅佳作。傅抱石这批东欧写生作品可视为建国后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转型,同时也是傅抱石先生从重“共性”向重“个性”发展、从重“传统为中心”向重“感觉为中心”发展、从重“封闭、守承”向重“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也证了傅抱石正是紧紧跟随着这个时代的大潮,高举起“笔墨当随时代”与“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大旗,创作出这样一批表现时代特色的作品。
 而李可染1957年出访德国的9件写生作品也将此展的亮点,李可染先生青年时代就立志革新中国画,1954年迈开了他决定性的一步,他将中国古代山水大家的“师造化,法心源”的传统,转变为面向大自然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十年间,写生足迹遍历大江南北,完成水墨山水写生数百幅,开一代新风。而1957年其出访德国的写生作品正是其这年富力强之时的力作,可视为构成李可染艺术革新活动的重点,在此批国外水墨写生作品展示了李可染气质中有浓郁的神秘主义审美的倾向,对物象的高耸宏大、深邃幽暖、明媚恍惚有一种类乎宗教情感的着迷,这一气质就有所流露,正好见证了李可染的写生理念和实践以及他中国画艺术体系的核心:“可贵者胆,可要者魂”、“为祖国河山立传”、“不与照相机争功”等座右铭,昭示一代山水宗师崇高的审美理想。
 与之同时,其他著名画家如赵望云、黎雄才、张仃、刘蒙天、石鲁、亚明、等人的国外写生作品也将在此展中出现,从而构成新中国美术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人世界观的改变和客观交通条件的允许,使一部分美术家得以游历国外并进行实地写生成为可能,尤其在建国初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所形成的冷战格局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关山月及其同时代画家傅抱石、李可染、赵望云、黎雄才、赖少其、张仃、刘蒙天、石鲁、亚明等人曾因受政府的特别指派,获得出访外国的特殊机缘,从而产生一批特殊意义的绘画作品,我们将以借展的方式和全国各大美术馆以及相关的收藏机构合作,争取以原作展览的方式来呈现新中国这一特殊的美术史现象。
 这一批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绘画既是画家身处异域心迹的一种真实流露,同时也是背负光荣使命的画家对于异域风情及文化观念的自然反应,从而具有观念转变和文化外交上的史料意义。与此同时,中国画家随着视野的开拓,绘画语言如何真实表现国外题材、时代空间也遂之成为现代中国画家面临的又一新课题。他们对于国外题材的表现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在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对探讨20世纪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变化和题材的表现,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而在此外,我们还将各时期相关的文献史料辅以年表、地图等一并展示给大家,期望能为关注20世纪绘画艺术命运的观众和学者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视觉材料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文空间。我们相信在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城市中探讨新中国美术史中最具有活力的特殊现象是相得益彰的,办好这一活动,这对庆祝深圳建市30周年无疑是一份献礼。